章丘丰源机械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丰源首页 > 行业资讯 > 垃圾分类处理问题 看江浙沪如何破解
垃圾分类处理问题 看江浙沪如何破解
时间 : 2019-09-23 17:54 浏览量 : 139

        FSR-环保行业专用罗茨风机,可用于垃圾收集、过滤器逆袭、污水曝气处理等。
 
       环保行业用罗茨风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污水处理、水产养殖、造纸、石油、化工、气力输送等行业可以使用到。环保行业用罗茨风机叶轮和轴为整体结构且叶轮无磨损风机性能持久不变,可以长期的运转,高速高效率且结构非常的紧凑结构简单采用了特殊轴承具有超群的耐久性并且维修管理也方便很多。由于附有齿轮油甩油装置因此不会产生漏油的现象。

       本公司生产的环保行业罗茨风机,如图所示:

 章丘丰源机械三叶罗茨风机结构图多用途展示

       适应性强,高效节能。风机容积利用率大,容积效率高,且结构紧凑,安装方式灵活多变。轴承的选用较为合理,各轴承的使用寿命均匀,从而延长了风机的寿命!
 
       我国从2000年开始推广垃圾分类制度,16年间各地政府做出过各种尝试,但是实际成效相对有限。去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颁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在中国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并提出了“到2020年底,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的目标。

       前不久,在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徽表示,先行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46个城市均已启动垃圾分类工作,有12个城市已有垃圾分类地方法规或政府规章,有24个城市已出台垃圾分类工作方案。
 
       江浙沪是我国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进展较快的地区,强制分类政策出台后实施的效果如何?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日前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组深入江浙沪进行实地采访。
 
       企业争着干: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
 
       采访组的领队是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王云龙,他对垃圾分类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有着亲身体会。长期在北京生活的他,感觉到生活了几十年的小区在垃圾分类上并没有什么改观。
 
       在江浙沪的调研采访中,他也和记者一起,一路追问,看江浙沪在垃圾分类上是如何从机制、体制上调动起市民垃圾分类的主动性。而在每一个地区,都能发现企业在垃圾分类的引导上起着重要作用。
 
       傍晚时分,在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东城世家小区内,一个绿色大棚下面码放着鸡蛋、粮油、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几筐蔬菜,旁边堆放着居民送来的废旧报纸和衣服等杂物。几名身穿统一服装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其间,不断有居民前来挑选商品后用手里的积分卡换购。
 
       “卡里的这些积分都是靠日常生活中对垃圾进行分类得到的。换购商品中最受欢迎的商品是鸡蛋,我们一年要买500万元的鸡蛋供小区居民换取。”南京志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兴龙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积分卡里的积分有两种,不同的垃圾分类获取不同的积分——蓝积分和绿积分,而不同的积分兑换的东西也不一样。
 
       比如通过厨余垃圾、玻璃等产生的绿积分只能换取企业提供的换纱窗、修伞、擦皮鞋等家政服务。而回收报纸等蓝积分则可以换取鸡蛋等日常生活用品。
 
       垃圾回收中最难的是玻璃等低附加值垃圾的回收。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该省鼓励实施企业化运作,促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两网融合”,如积极培育玻璃制品、塑料等低值可回收物利用市场,提高处理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目前南京市出台了《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暂行办法》,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引导企业进入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市场。
 
       从2014年4月,南京开始尝试垃圾分类市场化模式。目前南京志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团队规模已达700多人,从最早4个小区试点,到现在延展至343个小区,覆盖26万户居民,目前积分卡达到9万张。
 
       将政府购买服务的费用和后期垃圾处理产生利润相加,目前该公司已经达到收支平衡。该公司投入千万开发了一套“慧分类”系统,该系统从50多个角度存储着上千万条数据,翔实记录着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的数据。
 
       居民可以实时累计积分、自助查询兑换提现,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每户居民、每个小区、每个街道等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数量和品类,居民积分兑换的习惯等,通过这套系统,政府可监督考核或作为决策依据,学术界可用于跟踪研究、结论佐证,企业则可提高效率、自查督促。
 
       与南京类似,上海市采取了绿色账户机制,通过积分兑换鼓励居民自主分类,实现“垃圾分类可积分、积分可兑换、兑换可收益”,随着蚂蚁金服等知名企业加入,绿色账户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在徐汇区,通过“生态家”项目孕育催生了“绿主妇”工作小组,从8位主妇逐步扩大到170名骨干志愿者,并演变为“绿主妇”议事会。议事范围从原先的垃圾分类工作扩展到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前已发展成为民非组织——徐汇区凌云绿主妇环境保护指导中心。绿主妇志愿者团队携手睦邦环保、中国天楹等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梅陇三村垃圾分类“全品回收联盟”,开展“你分我收˙创全同行”垃圾分类回收行动。“全品回收模式”在梅陇三村经过近半年的运作,可回收物每天回收约100公斤,占干垃圾总量的5.5%。
 
       政府补短板:破解垃圾分类各环节突出问题
 
      “目前在垃圾分类体系中,短板很多,比如基础设施布局,人口多的地方处理厂不足以及配套设施和运输体系欠完善等。”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加强“补短板”工程推进方面,该省切实解决垃圾分类收集与分类处置不配套等问题,补齐设施建设短板,加快推进列入省“补短板”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定期调度任务,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程按时完成建设任务,有效改善总量不足、标准不高、管理粗放等突出矛盾。
 
       该负责人介绍说,江苏省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如核准目录中明确将涉及垃圾收运处理处置项目的核准备案权限全部下放到市县,省级不再审批,极大提升了企业投资项目的便利性。下一阶段,要加快“不见面审批”改革深入推进,更好服务项目单位,促进工程建设提速增效。逐渐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居民分类意识不强,垃圾分类投放难,“垃圾分、混装运”是目前垃圾分类工作遇到的最突出问题,江浙沪三地坚持这些问题导向,想办法来破解这些突出问题。
 
       江苏省强化对居民的宣传引导和设施的优化设置。指导各地通过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成立垃圾分类专兼职指导员队伍,以及在新闻媒体开设垃圾分类宣传专栏等形式,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和方法的宣传引导,让居民懂得分类;加大垃圾分类投放设施的材质、标识设计研究,进一步优化投放设施布局和设置,让居民方便分类投放;通过垃圾分类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探索建立物业前端分拣机制,以及推行居民垃圾分类积分奖励等激励机制,让居民愿意分类。
 
       另一方面,突出对“重点大户”的教育发动。指导各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机关、饭店、超市、农贸市场等方面的宣传发动,让其成为垃圾分类的先进典型,为其他单位和机构放样子、作示范;同时重点组织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在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普及垃圾分类知识,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实践练习,让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并构建“小手拉大手”的传导机制,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家庭带动社会。
 
       上海市则探索居民自治模式,建立了居民垃圾分类自治组织,保洁员按照分类要求维护小区分类容器、进行分类驳运,采取居民承诺或委托社会组织宣传等方式,保证居民分类投放参与率。同时发挥居委会、物业等优势力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在收运体系方面,江苏省着力推动实施垃圾运输车辆的配套和分类改造,逐步实现“一种垃圾、一种车辆收运”或者实施运输车辆单独分隔、单独分装,统筹安排运输线路、时段和作业组织,切实体现分类要求,避免“垃圾分、混装运”现象。
 
       同时推进各地合理配建大件垃圾等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把分拣中心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统筹考虑选址、布局和规模,原则上每个县(市、区)至少配建1个分拣中心。重点淘汰一批设施陈旧、污染环境的小型中转站,推动建设一批集分拣、垃圾中转、环卫工人休息等功能为一体的垃圾中转处置小型综合体,避免“前端细分类、后端一勺烩”现象。
 
       针对“垃圾分,混装运”的顽疾,浙江省杭州市则把垃圾运输车辆刷成与分类桶一致的颜色,绿色车辆只运输生活垃圾,黄色车辆运输其他垃圾,白色车辆负责混合垃圾。从车辆颜色上进行区分,方便群众更好地监督。
 
       上海市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充分认识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末端处置设施建设,包括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设施。该市按照“四分类”的模式,一是重点推进干垃圾和湿垃圾处置设施建设。
 
       干垃圾处置已基本形成“一主多点”的设施布局,静脉产业园区建设也在加紧推进。二是“湿垃圾一镇一站”处理模式。运用生化处理、粉碎后堆肥等技术,以镇、村为单位建设湿垃圾就近处理站,如松江、奉贤、崇明、嘉定、宝山等区已形成“一镇一站”湿垃圾处理能力。三是湿垃圾就地处理模式。在大型集贸市场、工业园区、居住区、饭店等配置小型生化处理设备,就地处理湿垃圾,确保湿垃圾不外运。
 
       在破解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以及园林绿化等有机易腐垃圾分流处置问题上,江苏省积极推进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探索污泥与餐厨废弃物协同处理等创新工艺,加强餐饮行业餐厨废弃物收运管理,建立“收运处”一体化的运行模式,加快实现全量收集处理。对建筑垃圾,重点抓好减量化和资源化。
 
       “资源化,关键在于再生产品的利用,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动完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标识制度和使用标准,打通建筑垃圾再生产品销路障碍,同时加强建筑垃圾运输巡查执法,严肃查处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等违法违规行为。”

标签:
cache
Processed in 0.006663 Second.